老师需要什么培训?
昨天写了“有什么用”,是为了说明培训是有用的。写完了之后,也随手发在了生物老师比较集中的“内质网互动平台”上,随后几个老师的留言(“我相信,多数一线教师也一直在自己的课堂里默默探索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方法往往是不系统的,更不知到使用了以后,如何评价自己所谓新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有多大效果?还是无效甚至起到反作用?如何分析?评价的工具是什么?谁来为您评价?
每一年的培训,都是省里指定的内容,我曾经在网上搜过,基本上是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的使用过的内容,多数内容几乎是完全一致。一些老师排斥培训,除了不想暑假时间被占用,培训内容的不适应上也是一个原因。比如基于项目的学习,骨干教师对知识的整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建构主义学习等问题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所以这个培训对他们是很好的教学经验升华的载体和契机。但如果用同样的内容来培训缺少足够知识储备的普通教师,可能很多人就会感觉与他们的教学实际有点远。再比如这次微课,虽然网上已经风靡,但很多老师都还只是知道这个名词,甚至完全没有听过。对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东西,谁会有学习的欲望呢?
老师希望培训吗?这个是肯定的,我常常看见老师们对一些教育问题的迷茫和求知的急迫。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能力如何(培训的基础是什么)?老师希望什么样的培训?这么多老师对培训的要求不同,我们又如何统一培训?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眼熟?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希望什么样的学习?学生需求不同,一个老师如何适应?这是不是我们老师经常面临的问题?老师通常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了解学情、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提问、做题和作业的问题上,尽量能分层布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那么,我们的培训呢?是不是应该通过问卷等方式来调查一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不是也可以听听老师们的意见,找到大多数人感觉比较贴近实际的培训?是不是也可以给出几个选择让大家选呢?今年的培训就做到了这一点,说明培训的人开始注意这些问题了。但是需要改进的是,虽然给了2个选择,但是却没有对这2个选择给予一定的说明。比如,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前景等等(即使不直接给出内容,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网站,让老师们自己去了解)。老师们对要学的内容有个直观的认识,才会产生一定的疑问,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如果,做培训能像老师对学生那样用心,老师们一定想学、乐学、去学。而老师们通过自身学习的感受,也能很好的体验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在教学中能以己推人,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
讨论地址:培训有什么用?
评论